close
昨天有提到,只要「少吃」我們身體的自癒力就會提高,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?因為「為了吸收我們反而妨礙了排泄」,那些沒有排出去的毒素,就不斷地侵襲著我們身體,於是病就多了起來。病,從口入,在吃之前,請三思。
「人類幾乎不具備任何可以應付飽食狀態的機能,只要吃得太多,就會造成各種功能產生障礙。首先是負責消化與吸收的胃與小腸,因為長時間大量集中血液的緣故,使得負責排泄的大腸和直腸、腎臟裡的血液流量不足,造成大小便的排泄變差,血液中和體內的廢物也不斷堆積著。簡單地說,就是『為了吸收而妨礙了排泄』。」—《空腹力革命》
無法被排洩出去的廢物積在腸道(形成我們所謂的便秘),食物的廢氣就會不斷產生,而被腸道吸收,產生身體各種不適。「於是,宿便最終成為心肌梗塞或腦中風、癌症、自體免疫性疾病、異味性皮膚炎及各式各樣疾病的元兇。」
「加拿大伯朗博士於一九七一年發現運動素,並確認是一種促進腸道排泄的消化道荷爾蒙。所以在午前保持空腹,就可促進排泄能力,加速排出體內堆積的老廢物質。經常便祕的人若不先排便就食用早餐,排便將更困難;但如果在排便前什麼都不吃,腸道會開始蠕動,讓人產生便意,這也是空腹促進運動素分泌的結果。
 
忽視早晨是排泄的時段,卻固守舊觀念地吃了早餐,反而容易便祕,且會因為未充分排便而累積宿便,造成血液不通暢,導致身體不適或生病。因此我們應先在午前斷食,將前一天堆積在體內的老廢物質完全排出體外,接著再於中午及晚上吸收營養,這才是符合自然法則的順序。」—《半日斷食的神奇療效》
而少吃後,是如何提升自癒力的?這裡列四個重點給大家參考(參考自《空腹奇蹟》):
1、啟動「溶解機制」
實施斷食,身體會開始找體內可以成為營養的部分,開始對維持生命沒有絕對必要的組織下手,取得營養轉化為能量。作者舉了「動脈硬化」的例子,若是斷食,血管中的「動脈粥狀瘤」會被作為能量而代謝掉,血管也因而乾淨了起來。
2、啟動「大掃除機制」
實施斷食後,我們身體的氣血才有力氣去支持肝臟的排毒與腎臟的過濾功能,以此來淨化人體的毒素。但若我們不忌口的一直吃,氣血只能消化,沒力氣去淨化,我們的體內就不斷堆積著「過多營養」與「排不掉的廢物」了。
3、活化「回春基因」
美國加州大學的史賓得勒(Spindler)教授,主導一項減食實驗,在老鼠身上實驗斷食。實驗中發現會產生一種「長壽基因(Sirtuin)」,這有可以防範老化的功能。
4、增加「白血球與胸線等重量」
經過斷食的人,發現疾病和傷口復原速度都變快。九州大學的久保知春教授,在一項三天的半日斷食的實驗後,發現淋巴球的免疫活性增加、白血球增加、胸腺(免疫器官)與腎上腺的重量也都增加了。經過斷食的人,發現疾病和傷口復原速度都變快,在一項對於有實踐少食健康法的300名患者調查,有76%的人回覆說「感冒的次數明顯減少」,而且「受傷的傷口不會化膿,且恢復速度很快」。
說真的,從小的觀念就是「民以食為天」,一看到人就問說「你吃飽了沒」,看到沒吃,就說「沒吃飽要多吃一點」。現在讀這些書,在回想起以前的飲食方式,忽然覺得有點可怕。
『身體可以藉由「不吃」、「不動」、「多睡」來增強免疫、排毒機能,自然而然地慢慢痊癒。』—《空腹奇蹟》
因此要健康,觀念很重要。觀念怎麼獲取呢?我認為透過「閱讀」是個很棒的方式,《空腹奇蹟》與《空腹力革命》這兩本書都不錯,推薦給大家!完全衝擊我對飲食的既有觀念,讓我看得欲罷不能啊哈哈!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廷恩(小光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