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,在「丟」與「留」不斷來回之際,我們的未來也逐漸清晰。
我們需要為生活留一些「空間」,才能放入更多的「未來」。可惜,我們常常因為覺得「好可惜」,而捨不得丟很多東西。當你無法「捨」時,新的事物就無法進入你的生命,我想,那才是真的「可惜」。
「所謂收拾,就是將過去的經驗或體驗做一個總結。」這本書從第一頁開始,不斷地重新定義我對於「整理」的認知。原來整理這麼重要,原來整理並不困難,原來我可以從「現在」就開始,「改變」我的生命樣貌。就從「收拾」開始。
【收拾】=整理整頓;【整理】=減量.【整頓】=定位
一、【減量】,Less is more,少就是多。我們的認知思考的空間有限,太多資訊等同於沒有資訊。所以我們要慎選資訊。
二、【定位】,當物品處於最佳狀態時,就會是你最強的戰友。依照使用的頻率及習慣,把東西放在「對的位置」。
【收拾四步驟】:拿出、分類、減量、收拾。
收拾一次15分鐘,設定目標從近處開始。在減量時的思考模式是:「要或不要用」而非「能用或不能用」。很多東西都「能用」,但卻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,不如留給有需要的人。
【在收拾之前—以使用為前提收納】
在收拾前,我們必先輸入(購買或者放置)資訊,而若能在輸入的當下,先想想「未來我要怎麼用」,那麼在後面收拾及提出資訊時,將會更有效率。「在預設輸出的情況下進行存入動作,在存入時,就決定了資訊的『用途』。」
 
「你一天花多少時間找東西呢?」
當我看到書中這句疑問句時,我心頭震了一下。對啊,我因為一團亂的環境,花了很多時間在「找東西」,還沒開始工作,就已經先折損了大半精力。在翻這本書的第一章節時,我就忍不住放下書,動手把我的抽屜裡的東西「拿出」、「分類」、「減量」、「收拾」了。原來,裡頭有這麼多東西是我用不到的。如果我今天不整理,我不會發現原來我還有那麼多空間,可以讓更多東西「進來」我的生命裡面。
收拾,看似好像只是在「整理物品」,但其實是在細細整理自己的過去。你若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一團糟,也許你可以從「收拾身旁的物品開始」。你會發現,在「留」與「丟」之間,生命的輪廓漸漸地清晰。
我不斷地在嘗試,發現真的是如此。很難想像過去怎麼可以這麼「亂」地生活著,原來,生活可以這樣地從容不迫、游刃有餘,只要你願意從身旁的空間開始收拾起。最好的時間就是「現在」,看完這篇文章後,撥個15分鐘,選一個地方,好好地收拾一下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廷恩(小光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