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你的「情緒」造就了你的「疾病」】
身體內有兩大類神經,一種是體性神經(我們可以用意識去影響的),另一種是「自律神經」(無法經由意識去控制,人體根據外來的刺激所進行的反應)。自律神經影響著我們全身的系統,其又分為「交感神經」與「副交感神經」,而當其產生失衡時,我們身體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毛病,而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「自律神經失調」。
交感神經,為掌管「興奮狀態」的神經,在面臨「壓力」、「危險」時會激發此神經進行運作,以保護我們自己。其會產生「顆粒球」是用來消滅細菌,但若是因壓力而大量增加時,會破壞人體的粘膜組織(像是胃潰瘍、急性腎炎、齒槽囊腫⋯⋯),這就是所謂的【壓力致病】,佔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80%。
副交感神經,為掌管「放鬆狀態」的神經,在身體「放鬆」時,會進行代謝、消化等運作,使身體進行修復。其會產生淋巴球,是用來提升我們人體的免疫功能。但若是我們「過於放鬆」,像是:「被過度保護」、「運動不夠」、「飲食過量」時,會產生過多淋巴球,導致我們易對外界環境產生過度反應(過敏)而致病,這就是所謂的【懶散致病】,佔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20%。
 
 
【對策—調節交感神經】
因壓力過大,而造成交感神經被過度刺激,我們可以透過下列三個方式進行調整:
1、【飲食】
活化副交感神經
2、【運動】
提升體熱、促進血液循環。血液循環是由副交感神經控制
3、【深呼吸】
交感神經過於旺盛的人通常都具有「短而淺」的呼吸,透過「深呼吸」(腹式呼吸)去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以做調整。深呼吸的頻率可以控制在一分鐘6~10次。
【對策—調節副交感神經】
因過於懶散,而造成副交感神經被過度激發,我們可以透過下列兩個方式進行調整:
1、【節制飲食】
飲食會活化副交感神經,應適當節制以避免其過度活化。
2、【積極活動】
人在過度放鬆的情況下容易因為些微的負擔,而過於激發交感神經,造成容易生病的情況。再來因副交感神經會使血管舒張,過度放鬆會因而引起身體浮腫的循環障礙。
經調查,美國有60%腸胃科病患是自律神經失調(當交感神經被激發時,會抑制消化系統),有70%的心臟科病患不是真的有心臟病,此數據也和台灣的相距不遠。這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警訊呢?
病由心生。
我很喜歡這句話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,隨著年紀增加,越發現心的力量超乎想像,務必慎思慎行。
 
#推薦參考書籍:《免疫革命》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廷恩(小光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